损者甚少,充分显示了木构榫卯结构的严谨可靠。
我国木结构中使用斗棋,在世界建筑中是独一无二的。据考
古资料表明,早在春秋时期,建筑上就已出现斗棋。从实用观点
来讲,斗棋最初是用以承托梁枋,还用于支承屋檐。后来又进一
步发展,广泛地用于构架各部的节点上,成为不可缺少的构件。
特别是高大的殿堂和楼阁建筑,每以恢弘壮丽取胜,出檐深度越
来越大,则檐下斗棋的层数也越来越多。至隋唐时期斗棋的型制
已达成熟阶段,凡属高级建筑如宫殿、坛庙、城楼、寺观和府第
等,都普遍使用斗棋,以示尊威华贵。但封建王朝的法制却严格
规定:“庶民庐舍,不过三间五架,不许用斗棋、饰彩色”,因
之,建筑物上有无斗棋就成了识别等级地位的显著标志。可见斗
棋在古建筑的结构和装饰方面占有突出的地位。
为便于估工算料和制作安装,斗棋逐渐形成了定型化构件,
以棋的断面作为权衡梁枋比例的基本尺度,后来发展为周密的模
数制,即宋《营造法式》所称的“材”。材的大小共有八等,而
材又分为十五分,以十分为其宽。根据建筑类型先定材的等级,
而构件的大小、长短和屋顶的举折皆以材为标准来决定。至明清
时仍继承着这种传统,如清《工部工程做法则例》规定,材分十
一等,最小者一寸,最大者六寸。以斗口的宽度为模数,各部构
件的尺寸设计皆由斗口推衍而出。因此,大大地简化了建筑设计
手续,提高了施工速度。而清代官式建筑中,流行的二十七种标
谁化大木做法,影响尤为深远。
现存著名的唐代建筑五台县佛光寺大殿、辽代建筑蓟县独乐
寺观音阁、应县木塔,明代建筑昌平长陵大殿和清代建筑太和殿
等,都是应用这种结构方法的范例。
第二节多样化的群体布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