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国古代建筑是中华民族十分珍贵的文化财富,具有悠久的
历史。远自原始社会末期,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用“筑土构木”
的原始方法就地取材建造房屋,解决人们的居住问题。如西安半
坡仰韶文化的建筑遗址
就是很有说服力的
实物例证。此后,随着
人类社会的进步,建筑活动的规模和范围日益扩大,在慢长的历
史进程中,各地区、各民族对于中国建筑文化的发展都作出了卓
越的贡献。
由于上古时期,我国辽阔的土地上,自然资源极为丰富,可
供建筑用的天然材料也是丰富多样的,既有茂密的森林,也有可
供开采的岩石。但在古代使用石器和青铜工具时代,石材的开采
加工是很困难的。很早以前,我们的祖先发现木材不仅容易采
伐,而且是一种既坚韧又易加工的理想材料。因此,从原始社会
末期开始,人们就习惯于以木材为建造房屋的主要建筑材料。经
过长期实践,对于木结构的性能和优点获得了充分的认识,觉得
木构房屋便于就地取材,而且容易建造,并能满足生活和生产上
多方面的功能要求,具有十分广泛的适应性,于是用木材构筑房
屋便逐渐形成了一种传统。几千年来,中国建筑,大至宫殿、庙
宇,小至商店、民居,尽管规模不同,质量有别,但从总的历史
发展趋势来看,一直沿着以木构架为主体的方向继续发展,成为
我国古代建筑的主流,在世界古代建筑中可称是独树一帜的建筑
体系。
发展到明清时期,经过不断地继承与革新,建筑材料、建筑结
构,建筑类型和施工方法,又获得了进一步的充实、改善和提
高,工艺质量日趋精湛,建筑体系益臻完善,成为中国古代建筑
史上光辉灿烂的最后一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