翼角各部构件的制作
在古代建筑上,房屋的翼角是每个房屋构架上必要的结构之
一,也就是说,出檐深远。
在歇山、庑殿建筑的屋面转角处,与建筑物正侧面的檐桁各
成45°角,并随举架倾斜放置有角梁。角梁为两层合抱叠用,在
下面的前端伸出檐桁外,做霸王拳雕饰的称为老角梁,叠在老角梁
上面的,前端长过老角梁并向上翘起的叫仔角梁.仔角梁前端有套
兽榫,为安放套兽之用。

在同一檐面上,左右两个仔角梁前端
(不计套兽榫)的连线至檐桁中线的水平距离称为“冲”,垂直
距离称为起“翘”。角梁两侧的檐椽由下金桁起依次增加斜度安
放,并随角梁逐渐加长出挑,同时前端渐次抬高离开檐桁,这些
椽子称为翼角椽。在椽子下皮与檐桁上的空档内需垫一块三角木
称为枕头木(或衬托木)。飞椽除了随翼角抬高加长出挑外,前
端还应随仔角梁渐次上翘称为翘飞椽。翼角椽、翘飞椽若是方
椽,还应随渐次抬高上翘的曲线扭撇成棱形截面。大小连檐也随
之向斜上方翘弯成弧形交于老角梁和仔角梁前端的卯口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