匾额是华夏文明特有的文化现象,悬于宅门则端庄文雅,挂在厅堂则蓬荜生辉,装点名胜则古色古香,描绘江山则江山增色。虽片辞数语着墨不多,望之却巍然大观,令人肃然起敬。就祠堂匾额来说赋予祠堂其深厚的文化内涵,成为一个家族的不同时期的见证,是一个家族的文化积淀。祠堂匾额一般又分为外边和内匾之分。
相比于祠堂外匾,内匾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,更能体现一个家族的精神风貌、历史贡献、文化氛围,祠堂的内匾有郡望堂号匾、功名匾、敬宗睦族匾、表赠匾、贺寿匾、忠义匾等。adyin 。c oM
郡望堂号类
郡望即地望、郡姓。“郡望”一词,是“郡”与“望”的合称。“郡”是行政区划,“望”是名门望族,“郡望”连用,即表示某一地域范围内的名门大族。本家族的祠堂,并给它取一个堂号,目的是让子孙们每提起自家的堂号,就会知道本族的来源,记起祖先的功德。堂号就成为某一族人的共同徽号。所以郡望堂号匾是祠堂最常见的匾额。
例:广州番禺南村镇市头村吴氏祠堂正厅悬挂的“至德堂”匾额。说的就是周太王与长子泰伯、次子仲雍的故事。周太王见孙子姬昌有圣王之兆,认为姬昌一定能带领着周人走向复兴,但是姬昌是小儿子季历的儿子,按照氏族规矩,周太王要将王位传给长子泰伯,所以整日郁郁寡欢,以致抑郁成疾,泰伯和仲雍知道自己父亲的意思后,借口采药逃到了太湖流域建立国家。周太王死后,季历两次派人请泰伯回来继承王位都被泰伯拒绝,季历死后,姬昌又一次派人去请泰伯继承王位,又被拒绝,以称“三让”。孔子对此赞曰:“太伯可谓至德矣,三以天下让,民无得而称焉”。后世吴人就以孔子的“至德”、“三让”作为宗祠的堂名,以示纪念。
功名与名望类
功名匾是祠堂最多的匾额,也最能证明家族在本地威望,激发族人奋发读书登第,光前裕后,壮大门第,功名匾跟家族历史上出现的科举人才正相关。此类匾额多以科第出身、仕宦官阶、朝廷恩赐等为内容。如:“状元及第”、“进士”、“御前侍卫”、福建省长乐市仙山李氏亭頭房乐天堂“奉政大夫”;叙永李氏祠堂的“文魁”、“武魁”、“敕授文林郎”;广州石楼陈氏宗祠“粤海名宗”。每一块功名匾就是一个家族荣耀。
例:雅安市雨城区严桥古镇新和村罗氏祠堂里“忠武将军”匾,讲的是清乾隆皇帝征讨大小金川时,罗氏族人一家两兄弟被派往前线,兄弟二人,勇猛无敌,置生死于度外,在小金川野牛坪战役中,朝廷大军被数倍于己的戎军包围,主帅也负重伤,十万火急时刻,罗家二兄弟,带头和众士兵杀出一条血路,救出主帅,汇合赶来支援的朝廷援军,最终消灭了反叛军队,在后续的多次战役中又多次立功,被朝廷封赏为“忠武将军”。
表赠类
表奖题赠类匾额,多出自帝王将相、社会贤达及本地百姓之手。其内容多为褒奖、称颂、敬慕族人或者家族等。此类匾额多为体现族人之功德、宗族之世望与社会地位。
例:浙江苍南金乡殷氏宗祠,中华民国五年冬月,时任总统黎元洪为金乡殷家祠堂亲笔题写“上善绵龄”旌表匾额,悬于祠堂中堂。
又如:崇义县长龙王氏三世祖王朝宪,向朝廷纳税十万两白银,号称王十万,成为万历皇帝的恩封"举乡饮大宾",并赐匾曰:"邑侯王圣"。
再如:宁波象山县新桥镇东溪村励氏宗祠“处士可风”,雍正年间,朝廷十七都生员邵再平、邵学麟、董上达等人因仰慕励学经之名,前往东溪拜谒。象山县知事马公得知后,十分钦仰,为了表彰励学经忠贞不渝的民族大义,特制“处士可风”的牌匾